- 发布日期:2019-12-13 17:21
12月11日,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王辉、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王亚民走进常州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直播室,围绕“防范通讯网络诈骗,保障群众财产安全”主题,从专业角度剖析当前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就几种常见的高发案件类型、易受骗群体特点等展开防范知识普及,解答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关于通讯网络诈骗方面的疑惑和问题,进一步提高群众识骗防骗能力。
相关访谈实录如下:
【主持人】:各位嘉宾、网友,大家好!这里是常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今天这期“在线访谈”节目,主题是“防范通讯网络诈骗,保障群众财产安全”。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王辉、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王亚民。王局长、王支队长,请跟广大网民打个招呼吧!
【王辉】: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王辉。非常感谢大家对公安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
【王亚民】: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王亚民。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主持人】:请问王局长,什么是通讯网络诈骗犯罪?
【王辉】:通讯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手机短信、电话、即时通讯软件、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以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行为,又称之为非接触性诈骗。近年来,随着金融、通信业的迅猛发展,此类诈骗犯罪迅速发展蔓延,借助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第三方支付平台实施的通讯网络诈骗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这类犯罪的作案成本低、传播速度快、案件损失巨大,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社会危害十分严重。
【主持人】:这些骗子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实施诈骗的?
【王辉】:目前全市接报最多的诈骗类型,具体来说主要是:在网络上发布虚假的贷款、办信用卡信息等,套取你的资金;冒充一些购物网站客服,以招聘兼职刷单员的名义骗你点击网址链接支付商品;在你网络购物之后冒充客服给你打电话,说货物有质量问题,骗你办理退款;冒充你的亲人、朋友、同事、领导,通过电话或者聊天工具等途径向你借钱;如果你订了机票、火车票等外出旅游、出差,可能会被冒充购票网站的客服实施诈骗;玩网络游戏的朋友,可能会有人发布销售游戏道具、金币等骗取汇款等等。另外,危害性最大的三种诈骗手段,一是网友介绍网上投资理财渠道,包括一些号称“包赚稳赢”的博彩网站;二是冒充公安局、检察院的民警,以办案、资金清查为名要求汇款;三是冒充企业公司的老总、领导,通过通信工具指令公司会计人员向所谓的合作公司汇款,这两种作案方式,受害人一旦被骗往往损失几十万、上百万元。
【主持人】:针对这些多发的通讯网络诈骗案件,警方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王辉】:常州市公安局针对日益高发的通讯网络诈骗犯罪,于2016年9月挂牌成立了“常州市反诈骗中心”,设立在常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由市银监局、通管办积极协调各大银行、运营商派员进驻,实行“警、银、通”一体化运作,充分发挥打击、防范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职能作用。具体职能是接受全市通讯网络诈骗警情的咨询、举报和投诉;对涉嫌诈骗电话、网站的预警拦截、语音劝阻;开展对涉案银行账号的紧急止付、查询、冻结;对重大通讯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经营、研判实战;分析、研究发案规律、特点,及时开展宣传防范。自成立以来,反诈骗中心共预警拦截境外语音诈骗电话7.6万起,阻止被骗金额960万元,冻结涉案资金6.3亿元,并且根据规定返还受害人资金2858万余元,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主持人】:刚刚王局长介绍了关于通讯网络诈骗以及市反诈骗中心的一些情况。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网友,欢迎广大网友积极提问。
【网民一】:感觉被骗的很多都是老年人,像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不大会上当吧?
【王亚民】:根据我们对所有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受害人的情况梳理,发现上当受骗的大多数人反而是年轻人和中年人,有学生、工人、教师、白领、公务员,而被骗的金额有几百、几千、几万,多的有几十万、上百万。可以说,无论是工作、上学、经商、理财,还是购物、旅游、娱乐、交友,无论学历高低、年龄大小,都有可能遭遇通讯网络诈骗的侵害。所以,每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网民二】:现在的网络诈骗这么多,作为普通百姓,我该如何分辨哪些是骗子?
【王亚民】:虽然骗子的花样比较多,手段也在不断翻新,但都离不开一个钱字,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大家只要不贪图小便宜,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凡是没有面对面接触的转账、汇款,要多思考一下,多咨询、多核实查证,就能很大程度地避免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侵害。如果大家遇到无法辨别真假的情况时,可以随时拨打110,或者常州市反诈骗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0519-81993450进行咨询。
【网民三】:对于那些容易被骗的人群,警方是否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王亚民】:常州市反诈骗中心每天对接报的通讯网络诈骗警情进行紧急处置的同时,也对发案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受害人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作案类型对不同的受害人群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针对老年人,通常是冒充亲戚借钱、冒充公检法类型诈骗;针对青少年,通常是买卖游戏账号、网络微商低价销售诈骗;针对空余时间较多又经常网购的人群,通常是商品退款、网络兼职刷单等诈骗;针对公司财务人员,通常是冒充老板的聊天账号,指令会计汇款转账诈骗。相应的,市反诈骗中心联合市公安局新闻中心,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三大通讯运营商,以及社会各界协作联动,通过各种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对这类诈骗犯罪进行宣传,同时组织民警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社区,围绕十类突出诈骗手段,针对六类重点人群量身定制“防骗宝典”,通过微信群、“常州公安微警务”等媒介平台,逐一精准化推送,进一步提升本地群众防范意识。
【网民四】:我曾经接到过诈骗电话,虽然没有被骗,但我很想知道我的个人信息骗子怎么了解得那么清楚?
【王亚民】:您所提到的问题,就是典型的个人信息泄漏。目前,不少网站、APP都有扫描“二维码”关注、填写手机号码等优惠活动,也有不少网站要求注册账号才能使用,大家看到最多的就是朋友圈中转发的,在网页上填写姓名、出生年月测算命运,上传照片算前世相貌等信息,这些都是造成个人信息泄漏的主要途径,希望大家不要扫描陌生二维码,不要点击来历不明网址链接,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另外,大家在银行办理业务或者接收完快递后,一定要将手中的单据保管好或直接销毁,千万不要随地乱扔,以免被诈骗分子利用。
【网民五】:前几天接到一个+0519110的电话,说是公安局的,说我涉嫌违法犯罪要对我立案调查,这是真的吗?
【王亚民】:110是接警热线,公安机关不会用显示“110”的号码拨打电话给市民,更不会在电话中办理案件以及要求转账、汇款。显示“0519110”的短信提示只会发布宣传防范等公益内容,不会发布涉及案件侦办等信息。
【网民六】:我想投资赚点钱,看见网上有很多投资网站,但又不敢随便投,能不能给点建议?
【王亚民】:从事投资理财业务,我们不赞成您通过网络投资,虽然不少网站都打出低风险、高回报的广告,声称风险可控、资本回收周期短,但绝大多数并不是正规的投资公司,甚至很多都是诈骗分子设置的钓鱼网站。今年以来,我们反诈骗中心已经接到1000多起相关报案,如果您想要投资某种项目,最好通过当地银行咨询,较之网络投资要安全很多。
【网民七】:经常看到有人在社交软件上发广告,或者收到短信说我信誉良好,可以兼职网店刷信誉,这样的兼职能做吗?
【王亚民】:自2014年3月15日后,根据国家工商总局60号令和新消保法的规定,“网店刷信誉”这种行为已经涉嫌违法,可以说现在所有的刷信誉广告都是网络诈骗,请广大市民不要相信。
【网民八】:我最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女网友,经常找我借钱,后来又说自己在某个网站投资,要我跟她一起赚钱,这个人是不是骗子?
【王亚民】:从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角度来说,我们不提倡大家会见网友,更不提倡与网友之间发生资金往来关系。因为网络具有虚拟性,我们无法确定在网络另一端的到底是什么人,无法准确判断对方的意图,希望大家能够谨慎对待网络交友,涉及到资金往来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网民九】:万一被骗了,我该怎么办?
【王亚民】:一旦发现被骗,应当立即拨打110报案,同时注意保存您所访问的网站地址、对方的联系方式、与对方的聊天记录以及汇款转账凭证。
【网民十】:通讯网络诈骗这么多,我们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王亚民】:要防范其实并不难,大家记住一个口诀“三不一快”,也就是对网络、手机上的陌生信息不轻易相信,个人信息不轻易透露,非接触式资金往来不轻易转账,遇到疑似被骗的情况快速报案。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广大网友的大力支持和踊跃参与,没有来得及回答的问题我们会在后续回复栏目中进行答复。感谢王局长和王支队长的精彩回答,再见!
(常州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