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17-11-28 15:02
为进一步增强公众使用微信群的安全意识,南京警方特制作专题问卷,了解公众对当前利用微信群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知晓程度和使用微信群时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以便有关部门更好地开展宣传教育、打击处理等工作。现针对调查结果作如下反馈:
1、参加本次调查的对象中77%为男性,23%为女性。
2、参加本次调查的对象中18岁以下者占4%,19岁至30岁者占58%,31岁至40岁者占23%,41岁以上者占15%。
3、参加本次调查的对象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占50%,大专学历者占27%,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23%。
4、96%的调查对象在日常网络社交中经常使用微信,仅有4%的调查对象不大接触微信。
5、在调查对象经常联系的微信群种类中,有以下四种主要类型:家人及亲友群占85%,同学群占45%,同事工作群占81%,好友交流群占73%。(多选题)
6、在进入微信群的方式上,69%的调查对象系被他人邀请进群,50%的调查对象系扫描二维码进群,42%的调查对象有过自己建群的经历,35%的调查对象通过“面对面”方式进群。(多选题)
7、35%的调查对象有5个以下微信群,31%的调查对象有6至10个微信群,15%的调查对象有11至20个微信群,19%的调查对象有20个以上微信群。
8、针对使用微信群的目的,73%的调查对象为了获取与传播信息,65%的调查对象为了与他人增进联系,23%的调查对象为了表达自我。(多选题)
9、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微信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88%的人认为方便获取和传播信息,58%的人认为可以结交朋友、扩展人脉,31%的人认为可以表达自我、获得认同感。
10、谈到过度依赖微信群或使用不当存在的困扰,54%的调查对象认为容易忽略现实生活,62%的调查对象发现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69%的调查对象认为信息量过大、浪费时间。(多选题)
11、针对当前微信群安全隐患增多的现象,所有受调查者都遇到过相关情况,69%的人遇到过群内转发虚假购物拼团信息,42%的人遇到过群内有人通过抢红包进行赌博,39%的人遇到过群内有人传播淫秽视频等不良信息,54%的人遇到过群内成员发送的不明来历二维码。(多选题)
12、在微信群内发布单位内部工作信息、他人隐私信息、危害公共安全的信息、不明来源的文件链接等信息的行为,每一类均有超过50%的受调查者予以反对并抵制。(多选题)
13、有73%的受调查者担任微信群群主。
14、65%的受调查者对近期我国出台的针对互联网群组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有所了解。
15、85%的受调查者对国家出台约束互联网群组管理的做法认为必要。
16、超过80%的受调查者赞同政府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文明安全上网意识、完善出台具体规定、实行上网实名制、加强网络安全巡查等举措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当前微信群已成为大部分人打破传统“面对面”群体交流沟通模式的首选新型联系平台,尤其是年轻人群体更是将微信群作为扩展人际交往圈、增进同事亲友感情的重要窗口。同时不难发现,接受本次调查的绝大多数群众均能够情形认识到利用微信群发布不当信息甚至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行为的安全隐患本质,并表示会自觉抵制和支持国家出台、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加强对互联网群组的安全管理。希望广大市民能够进一步提高个人信息保护及互联网使用安全意识并提醒身边的亲友,同时积极向警方举报相关违法犯罪线索,共同营造文明安全的互联网氛围。
(南京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