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10报警服务知识的调查反馈
  • 发布日期:2019-01-18 15:41


“有危难找110”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但在110受理的报警求助中,无效报警或骚扰电话约占90%左右,严重影响了110报警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110是一种有限的社会公共资源,为帮助社会大众更全面地了解“110”报警服务范畴,确保“110”更合理、及时、高效地开展各项警情处置活动,南通警方专门发布了一期调查问卷,现将问卷调查结果反馈如下。

1、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中,年龄为18岁以下的占30%18-35岁的占25%36-50岁的占35%50岁以上的占10%

2、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

3、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中,拨打过110求助的占45%,未拨打过的占55%

4、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中,知道110受理报警的范围包括刑事案件的占100%,治安案(事)件的占80%,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的占100%,自然灾害、治安灾害事故的占65%,其他需要公安机关处置的与违法犯罪有关的报警的占35%

5、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中,知道110受理求助的范围包括哪些发生溺水、坠楼、自杀等状况,需要公安机关紧急救助的占100%,老人、儿童及智障人员、精神疾病患者等人员走失,需要协助查找的占80%,公众遇到危难,处于孤立无援状况,需要立即救助的占100%,涉及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出现险情,威胁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财产安全和工作、学习、生活秩序,需要公安机关紧急处置的占40%

6、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中,知道报警求助时可以拨打110电话求助的占100%,短信发送“12110+区号”的占20%,其他方式的占20%

7、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中,对适用短信报警情形了解情况,知道无法无法使用电话报警的失聪或语言障碍人士的占100%,使用电话报警可能会暴露人员、位置,被违法犯罪嫌疑人发现的占80%,无需警察进行紧急现场处置的,如举报手机短信诈骗等的占60%

8、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中,认为正确的报警方式包括报警内容要讲清发现、发生案件的时间、地点的占100%,报警一定要保持现场的原始状态;有无采取措施的占60%,报警尽量表述清楚犯罪分子或可疑人员的人数、特点、作案工具、相关的车辆情况(颜色、车型、牌号等)的占80%,携带物品和逃跑的方向的占60%,报警时还要讲清你所在的位置、使用的电话号码、联系方式的占100%,报警要就近迅速报警,无电话,或遭遇现行侵害情况危急的,要到距自己最近公安机关报警的占40%,可以及时向路面移动警务车、巡防民警求助他们的占80%

9、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中,认为发生溺水、坠楼、自杀等情况,需要公安机关紧急救助的可以拨打110求助的占90%,老人、儿童以及智障人员、精神疾病患者等人员走失,需要公安机关在一定范围内帮助查找的占85%;公众遇到危难,处于孤立无援状况,需要立即救助的65%;涉及水、电、气、热等公共设施出现险情,威胁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财产安全和工作、学习、生活秩序,需要公安机关先期紧急处置的占80%;需要公安机关处理的其它紧急救助事项占20%

10、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中,对虚报警情、骚扰110危害和后果,认为虚报警情、骚扰110会使警方浪费时间、财力及人力的占65%,认为使真正身处危难情形需要紧急援助的人得不到及时的救援的占40%,认为对骚扰110的,110报警服务台将对其电话进行锁定的占30%,认为对谎报警情和多次骚扰的,警方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严肃处理的占80%,认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占45%

11、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中,对发生交通事故时报警方式,知道如有人员受伤较重,首先要拨打120,再拨打110报警的占100%,尽量报准事故发生地道路名、路段公里数或标志性建筑物的占80%,现场基本情况、车辆有无起火、有无危险物品及交通是否堵塞的占60%,一旦发生交通肇事,千万不能逃逸,否则将被终身禁驾的占60%,作为机动车驾驶员,一定要主动报警,并要全力抢救伤员的占100%;发生火灾的要用车载灭火器全力扑救40%

12、参与调查问卷的人群中,关于非警务报警的范围暨具体类型话题,认为涉及法律法规、政策方面的咨询类报警,涉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管辖、企事业单位业务方面的咨询类报警属于非警务报警的占60%,认为涉及单位、住民的水电气暖业务办理、维护维修等方面求助类报警,需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救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求助类报警属于非警务报警的占40%,认为属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受理的经济、家庭、邻里、婚姻、消费、买卖、劳资、产权、租凭、医疗、征地拆迁等方面的纠纷类报警属于非警务报警的占40%,认为属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受理处置消费服务、索要发票、食品药品、市容环境、假烟假酒、网络垃圾、产品质量、物价问题、未成年人上网、供暖问题等方面的举报类报警;投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的投诉类报警为非警务类报警的占65%,认为其它不属于公安机关受理管辖的非警务类报警求助占40%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经过公安机关长期以来的宣传以及实际工作实践,广大社会公众对110报警求助并不陌生,绝大多数市民本人或身边熟悉人员使用过110报警求助;但对于哪些情形属于非警务类报警、非电话报警的方式及应用情形的了解、掌握程度还不够;绝大多数市民对于虚报警情、骚扰110产生的危害和后果认识浅显,意识缺乏。由此,公安机关在今后工作中仍要强化对110报警求助工作的大力宣传,同时加大对虚报警情、骚扰110行为的处罚力度以及向社会公开程度,让广大市民更好地认识110、用好110、维护110

 

(南通市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