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免费送?赠品的背后让人细思极恐
  • 发布日期:2023-07-03 14:16

近日,陈女士收到一件“美团”寄来的陌生快递,起初很疑惑,自己没有网购怎么会收到快递?但包裹上确实登记的是自己的姓名和电话,拆开快递后发现是一个茶杯,杯上印有二维码,提示扫码免费领惊喜。陈女士试着扫码进入了“日常用品888”的微信群,向“客服”提供了手机号码和地址。1小时后,她收到了对方免费赠送的一桶食用油,“看来这促销活动是真的!”随后,陈女士听信“客服”参加“抢单分红”的福利任务,购买30元的“订单”获得了100元的“返现”,之后不断追加投资,前前后后买了20多万元的“订单”,然而最后却发现根本无法提现!

警方提醒:

千万不要扫描这个二维码!这是妥妥的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网购平台客服以赠送小礼品博取受害人信任,将其拉入刷单群做任务,起初任务都是有小额返利,之后就让加大投入,最后无法提现。美团官方也发布声明:没有直接邮寄礼品的活动,也不会要求客户加群、发送红包。

类似的诈骗手段还有很多,泰州警方为您揭露:

手段一:邮寄附有“送福利”二维码礼品,引诱进群,诱导参与“兼职刷单”。不法分子无差别邮寄礼品或以回馈老用户为由送礼品(如水果、水杯、大米等),附带“美团官方”送福利二维码,诱导被害人添加微信后,“放长线钓大鱼”,获取信任诱骗其参与“兼职刷单”从而实施诈骗。

手段二:线下小礼品诱骗“路人”向微信群转发虚假招聘信息,群友扫描招聘二维码后被骗。以美团招聘的广告为幌子,通过发放小礼品或3元、2元现金红包为诱饵,在街道、火车站、商场等人流较大的地点,哄骗路人在50人以上的微信群内转发该招聘信息。受害人扫描招聘信息的二维码后,“人工客服”立即引导其进行手机刷单,输入身份证、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继而进行精准诈骗。

手段三:冒充美团发布“审查员”“评论员”“手机操作员”等虚假招聘二维码海报,受害人进群领红包后诱导参与“投资理财”“兼职刷单”被骗。不法分子通过在微信等平台投放“虚假招聘广告”(部分投放至正规媒体),以进招聘群领红包为诱饵,诱骗有兼职工作需求的被害人扫码进群,通过发红包方式获取信任后,诱导被害人下载投资理财App 参与“投资理财”或直接参与“刷单点赞”类兼职,进而实施诈骗。

警方再次提醒您:

1、在收到陌生包裹时,注意查看包裹上的寄件信息,并当着快递员的面打开检验,有疑问的要果断拒收。

2、不要轻信“免费领取”“免费送”的噱头,不要见“码”就扫,扫码前一定要确认是否正规,切勿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更不要点开陌生链接。

3、“刷单”就是违法,凡是以刷单做任务为名要求垫资、银行卡转账的都是诈骗。

 

(供稿:泰州市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