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校园借贷陷阱
远离校园借贷陷阱
“校园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校园贷”之所以成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最迅猛的产品之一,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消费需求强烈,贷款时间以短期为主,贷款500至20000元只需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复印件或照片,贷款时只需签订合同即可。
但与此同时,校园贷仍处于监管盲区,存在直接或潜在的危害:一是校园贷利率较高,月利率普遍在0.99%到2.38%之间甚至更高;二是向高利贷获取资金,容易导致大学生因无法还款而逃课、缀学;三是容易引发各类诈骗案件。不法分子以放贷为名诈骗学生的“保证金”、“手续费”等,或利用学生的个人信息进行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
目前,校园贷存在以下陷阱,需要引起大学生朋友的注意:
●高利贷陷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年利率超过36%就是高利贷。在“校园贷”尤其是“裸贷”事件中,很多出借方采用了周利率、甚至是日利率的方式来计息,这对于许多缺乏财务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比如周息30%的贷款,在不计算复利的情况下,年利率能达到1564.29%。
北京青年报记者曾经做过一个调查:网贷平台往往会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学生,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之间,但实际上网贷并非如广告宣称的低息。大学生方明自称曾细致对比了多款网贷产品,最后选择了“最低月息0.99%”的网贷平台来贷款,“通过该公司借了10000元,分12期还款,因为平台扣除了2000元的咨询费,最终拿到手的8000元,当时客服说,如果不逾期,这2000元最后是能够返回我的账户的。但被扣了2000元,感觉这很不划算!”照方明的说法,记者通过该平台的还款计算器进行核算,计算结果显示,每月本息为932.33元,期限为12期,月利息为0.99%,该计算器同时显示出每月的还款计划表。随后,记者经请教,多位财务人员表示,“每月本息为932.33元,再对照还款表,看似这是通常的等额本息还款方法,但是等额本息还款,每月还的本金是逐渐减少的,但这个表里竟是相等的。平台算法,其实并不是标准的等额本息还款,每月的利息都是按照10000元本金来算的。按照正确的公式,从每月的本息为932.33元反推,这贷款的实际年息是超过20%的,每月的利率是1.77%,远远超过这宣称的0.99%。”这0.99%月息是怎么得来的,从财务专业角度看又有什么秘密?财务人员进一步解释:“用932.33×12-10000再除以12就可得出0.99%这个数据,但这0.99%跟实际还款产生的利息并没有关系,只是一般人发现不了其中的奥秘。说白了,这也是骗局外人的营销把戏,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规则了。”针对贷款的2000元咨询费,多位财务人员表示,如果逾期,2000元的咨询费拿不回来。一年下来,你贷8000元,最后还款达到11187元。这实际年化更超出30%。“这2000元,对贷款的年利率特别大,相当于是你没有花这2000元,却一直在承担着2000元的利息。”
●“被贷款”陷阱。不法分子先通过各种关系取得大学生信任后,帮其成功办理贷款。在获取大学生个人信息后,未经本人同意,继续以该大学生的名义在网上办理贷款。若被发现,就谎称贷款无需大学生本人偿还,自己会按期还贷,但随后销声匿迹。
●“黑户贷款”陷阱。谎称大学生分期贷款可以操作为“黑户”,成为银行内部的呆账,从而不用还款,可以利用这一软件漏洞赚钱。主要方式是忽悠大学生分期贷款,购买高端电子产品后再低价出售,不法分子在套现后成功“分红”,事后贷款平台催促大学生还款时,“大忽悠”已不知去向。
●帮忙贷款陷阱。不法分子以“给好处费”为诱饵,让大学生以自己的名义在“分期乐”、“名校贷”、“优分期”、“99分期”、“人人分期”、“拍来贷”等网络贷款平台帮助其贷款,事后给大学生几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的现金作为“好处费”,并承诺所有贷款均由自己偿还。一旦贷款成功,便人间蒸发。
●贷款诈骗陷阱。不法分子在搜索引擎上大量散布虚假“大学生创业贷款”等相关信息,并承诺无需抵押,吸引大学生上钩,骗取当事人缴纳资料费、服务费、保险金、公证费等。
●担保陷阱。担保是指法律为确保特定的债权人实现债权,以债务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财产来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制度。
它是一种承诺,是对担保人和被担保人行为的一种约束。如果被担保人到时不履行承诺,一般由担保人代被担保人先行履行承诺。
那么,如何防范校园贷款陷阱?
一是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充分认识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勿将自己的身份信息借给他人贷款;发现自己的身份信息被不法之徒利用贷款时,发生暴力催款威胁时,及时向学校反映或报警。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不攀比、不虚荣、不炫耀,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主动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尽量不在网络借款平台和分期购物平台贷款和购物。
三是切勿担保。担保是一种法律责任。大学生并不具备为人担保的经济能力;即使有,也绝不要担保。须知社会多风险,担保需谨慎。
(镇江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