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防骗小贴士
每年开学季,都会有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一身“家当”却疏于防备的大学生进行诈骗、行窃。那么,新生们该如何预防呢?警方列举了以下骗术,希望能帮到你。
1.“热心”帮忙。骗子在车站、学校门口冒充新生接待人员,“热情”帮忙看管行李等物品,借机偷走行李。遇到过于“热心”的“师哥师姐”,他们也许是别有用心的“帮手”。防骗提醒:放有贵重物品的箱包自己拿。
2.冒充老乡。骗吃喝、骗钱、骗物的“老乡”借帮忙找家教、 找临时工作之名行骗。和新生套近乎,骗取信任,盗走学生财物。防骗提醒:对陌生人要想办法确认其身份,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财物。
3.假冒师长。 假冒老师或学长,进入教室,收取班费、材料工本费等各种名目费用。防骗提醒:入学后尽快熟悉自己的辅导员老师和学生干部,遇到这种事情需要认真核实。
4.消费陷阱。到寝室卖东西和推销东西,例如学习用品、电话卡等。骗子持着假工作证、景点材料推销低价旅游, 并以提成为饵,让受骗者掉入消费陷阱。防骗提醒:不要轻信推销,买东西去学校正规超市。入学后应先适应学校生活,不急于外出玩。
5.编造谎言。骗子用骚扰电话迫使新生关机,假称是同学或老师给家长打电话,说孩子生病或出车祸急需汇钱。防骗提醒:遇到此类情况,家长应核实真假,切勿慌乱、匆忙转钱。
6.虚假承诺。骗子多自称是某名牌产品代理商,毕业于该校,在大学里找该产品的学生代理。以低价位中介费向学生提供兼职。防骗提醒:谨慎对待各种中介和工作介绍中心,不要盲目找各类兼职。
7.利用同情心。骗子假装问路,说自己财物丟失,利用新生同情心骗取现金或手机。防骗提醒:在助人的同时也要提高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借手机或现金。
8、木马短信。不法分子可能发送录取信息查询、学校通知、入学体检等内容诱惑家长和学生点击,以此来窃取身份信息和钱财。
9、爱心传递信息。若在社交软件上看见爱心传递信息,有姓名、电话、卡号等个人资料,不要轻易相信、转发,这很可能是不法分子的套路。
10、假冒老师、同学。若在社交软件上遇到陌生人声称是新学校的老师或同学,无法辨认真伪,不要轻易相信,避免陷入不法分子的套路。
11、购买车票机票。开学季,车票机票难买,因此一定要耐心谨慎,登录正规的购票网站,不要拨打网络上搜索到所谓的“客服购票电话”,不要相信所谓的打折、低价转让车票。
12、机票改签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乘客的航班信息,然后使用改号软件假冒航空公司向购票者发送短信,谎称飞机因故取消航班。接着骗子就通过冒充客服,通知受害者会退回机票费以及赔偿相应的金额。
13、资助诈骗。骗子往往在开学前后,冒充资助工作者,以发放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等名义,引诱家长、学生上当受骗。
(无锡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