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2-06-24 16:09
今年来,淮安市淮安区警方紧紧围绕提升群众满意度,狠抓“放管服”改革、窗口服务、业务回访等关键点,强化责任担当,拓宽工作思路,推动创新发展,全警全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取得明显成效。
一、以责任落实为支撑点,凝聚共识力量。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按照省总队、支队和区警方党委有关部署和要求,切实将公安交管放管服各项改革任务落实到交警部门分管领导、中队、车管所及相关责任民警,并制定强有力的推进措施,做到了全队上下一条心,合力攻坚。二是严格“纪律”执行。强化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进行监督。要求窗口工作人员统一挂牌上岗、亮明身份,以严格规范的管理促服务意识、服务水平的再提升,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四难”现象。三是强化“功夫”砺炼。今年以来,区警方以岗位练兵为载体,先后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业务技能、窗口服务等方面的集中学习培训3期,切实让全体交管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多个岗位的业务流程及办理要求等业务知识,防止出现因业务不熟练造成群众多询问多跑腿现象,提升服务质效。
二、以“放管服”为切入点,拓宽服务渠道。一是优化布局提升服务效能。区警方对车驾管业务办理流程进行公示,设置导办台,放置改革措施资料等,安排一名专职人员引导办理业务、接受咨询、处理疑难、维护秩序;设置号牌寄递通道,精简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实现群众号牌在家领取;持续推进“一站式”服务管理,整合窗口资源,业务资料一窗受理、一次排队、一次办结,避免了群众在多个窗口反复排队,业务办理效率大幅提高。二是便民举措让群众享实惠。认真落实“公安交管12项便利措施”,同时结合工作实际,落实疫情防控期间公安交管服务便民利企6项措施,重点物资运输车辆交管业务“特事特办”,疫情防控车辆人员牌证“急事急办”,交管业务“延期办”,驾驶证业务“容缺办”,窗口业务“便捷办”,交管业务“网上办”。三是多元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协助推动落实综窗窗口建设,今年以来,镇淮楼、城东、车桥、钦工、平桥、施河6个派出所窗口累计为群众办理交通违法处理、车辆检验、驾驶证到期换证等业务8000余人次。
三、以窗口服务为出发点,提升服务质量。一是营造温馨氛围。业务导办和窗口服务分别实行“迎问接答笑”五字工作法,规范言行举止,以暖心的微笑、文明的举止,为群众提供温馨服务;印制10000余份“放管服”措施明白纸,在导办台向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发放。二是提供贴心服务。在业务大厅配置座椅、饮水机,配备消毒防护物品、应急医药箱、老花镜、便民卡等便民用品。同时,开辟绿色通道,设立专门窗口,实行咨询、导办“一对一”全程服务。三是实行延时服务。实行车驾管业务“周末不停休”以及“午加班、晚延时”等弹性工作模式,确保群众当日业务当日结,同时,为方便群众网上业务办理,积极推行“交管12123”APP,帮助200余名驾驶人实现网上满分学习和审验教育。
四、以业务回访为发力点,优化服务效能。一是回访范围再扩大。准确把握群众不满意事项的规律特点,建立不满意问题工作台账,对已办结业务进行逐一回访,明确专人逐项跟踪落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2022年来,已电话回访群众3000余人次。二是回访效率再提升。在业务大厅设置群众意见簿,做到现办业务“当场评价”;业务办结后在七个工作日内通过电话、互联网等多渠道进行“事后抽查”,全面查找工作短板,有针对性进行整改提高;通过邀请企业代表参加“开门纳谏”座谈会,广泛收集群众、企业对交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10余条。三是回访机制再完善。区警方定期开展抽查回访监督工作,明确分工、定责定人对问题跟踪督办,针对12345政务服务热线投诉问题进行纵向分析,建立收集办理、回访反馈、核查督办闭环运行机制,耐心受理群众诉求、回应群众期待、化解矛盾纠纷,累计办结群众反映问题6件,满意率达100%。
(供稿:淮安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