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公安做优做强社区警务
  • 发布日期:2024-12-27 09:53

建立四级基础管控体系;警网融合探索破题;“二维码门牌”成为“一标三实”采集管理的主要方式;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哨点”,推动调处阵地前移……从每一项具体工作抓实做起,点线建精、整片建强,南通公安把贯彻落实社区警务工作规范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专业化推动集约化,以数字化实现扁平化,以机制固化提升标准化,推动社区警务工作提质增效,为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打牢坚实基础。

建立四级基础管控体系

按照“两队互为协同,一室支撑两队”要求,南通公安129个户籍派出所全部设立“两队一室”,配齐配强值班值守力量,做优做强综合指挥室,打造高效的基层警务“指挥链”,构建“室引领队”工作格局。

南通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王斌介绍,南通公安把数字化改革作为突破口,以“基础管控中心”为牵引,立足市局、10个县区分局、129个户籍派出所和900余个警务区,依托基础管控平台,按照“席位+专班”运行机制和“平时、战时”两种勤务模式,在打通体系、规范流程、职能转变上持续发力,建成上下贯通的基础管控“四级体系”,实现派出所基础工作扎口管理、任务“一根管道”派发,形成“大数据算、指挥室交、网格员采、社会单位主动报、社区民警精准核”的勤务运行机制,实现社区警务业务整体迁移,管控效能明显提升。

“基础管控中心赋能治安要素由传统管控向动态管控、智慧管控转变,搭建了数据模型264个,将以前无法‘走出来、排出来’的风险隐患‘算出来、推出来’,并以指令形式派发,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走路、民警少跑腿,社区警务也由信息盲采向精准核查转变。”王斌说。

另据了解,南通公安持续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为派出所更好履行主防职责、推进社区警务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今年以来,30岁以下社区民警增加35名,3040岁社区民警增加22名,社区民警年龄结构逐步优化。

大数据深度应用于管防

南通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三大队大队长黄宇亮表示,南通公安以“底数清、情况明”为目标,坚持日常采集和集中清查相结合,依托新警综平台、“社区超图”和“二维码门牌”,深化“一标多实”基础信息采集,推动民警“下社区扫码、办公室点图”成为常态;推广“通慧强基”小程序,压实社会单位主体责任,实现信息自主申报、隐患自查自纠,做到“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推行“数据先行、精准核查”模式,结合警情分析、数据研判,动态梳理治安问题复杂部位、安全隐患突出部位、基础工作薄弱部位,实现区域要素见底、问题掌握。

大力推行“社区民警在社区”警务模式,落实“就地接处警、就地巡逻”和“发生刑事案件、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发生矛盾纠纷必到现场”的“两个就地、三个必到”工作要求,南通公安推动社区警务工作阵地前置,保证专职社区民警80%、其他社区民警40%的工作时间沉在社区。同时,科学布建社会面巡逻防控网,常态执行定点执勤、动中备勤、武装联勤、高峰勤务“四项机制”,治安复杂地区派出所建立处置突发、复杂警情应急力量,实现“135”快反机制。在强化巡逻防控的同时,坚持智慧设防,各个派出所积极参与“智安小区”“智安单位”建设。今年以来,辖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50.7%,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类警情同比下降7.1%,盗窃类案件同比下降10%

南通公安坚持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时预警可能引发案事件的矛盾风险。对排查发现的矛盾风险,加强评估研判,依托“网格+哨点”,引导“警力+民力”参与,开展“群众+专业”调解,实施“德治+法治”结合,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处置在小。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68万起,分流非警务类矛盾纠纷2.15万件。

集聚众力众智群防群治

今年,南通公安创新实施单位联盟群防群治“蓝背心工程”,推动单位保卫范围向外延伸,划定门前院外“联保”责任区,做好单位周边日常巡逻、治安秩序维护、突发事件先期处置等工作,有237家企事业单位、1000余人参与,科学设定134条巡逻线路、205个巡守点位,有效提升辖区平安指数。

南通公安制定《全市公安机关打造“义警联盟”深化群防群治工作方案》,以社区民警为牵引,整合网格员、保安员等行业力量,以及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业态群体,不断壮大群防群治队伍,同步建立健全“十店(户)联防、巡逻守护”工作机制,做实守望相助活动。目前,在大型市场、商圈、夜排档小吃一条街、娱乐场所相对集中的治安复杂区域,依托沿街店铺、单位保卫科等工作阵地,打造了首批58个联勤联防点。

在县区、镇街两级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优化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体系的基础上,南通公安针对“村居一级调处力量薄弱,基层小矛盾易被忽视”的现状,依托村居(社区)党群活动室、警务室,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综合哨点”1788个,在医院、大型商超、工业园区等建立“专业哨点”179个。社区民警组织发动“五老”等社会力量,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重点排查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界址、房产物业等“小矛盾、小纠纷”,着力打通多元化解的“最后一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