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张家港警方以“含心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 发布日期:2025-02-13 14:35

氢能产业发展大会举行,总投资14.6亿元的氢能项目签约投产;投资超百亿元的大族激光华东区域总部基地项目竣工在即;沙钢集团200万吨硅钢生产基地建设正酣……四季度,张家港市经济建设捷报频传。资金、企业、人才的涌入离不开优质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背后,苏州张家港公安持续探索“项目、人才、行业”三位一体的全链条用心护航。

“一项目一专班” 为项目建设添信心

“临近年关,手上订单还在加急赶工,而堆放材料的仓库已经饱和,如果将部分材料转移到生产厂房堆放,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202412月初,张家港市公安局“一体化受理服务平台”收到了来自苏州某电梯生产公司的“点单”,几分钟后,这张工单推送至塘桥派出所“项目民警”钱泓吉。当天下午,民警就会同应急、消防等部门上门开展实地勘测。

“堆垛与堆垛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米,货堆与货堆间清楚,防止混淆,也便于通风检查。”对照安全“五距”标准,逐一测距后,民警现场点明风险隐患,提出合理建议,现场帮助企业负责确定安全堆料点位置。

配套措施也一样不落。从规范货物摆放、配齐消防设施到系统性培训库房管理人员,项目民警为企业送上了一份“从头到脚”的服务套餐。

无独有偶,同样面临年终原材料囤积类似问题的4家企业,均由项目民警牵头的服务团队进行了专班式处置,精准、专业又高效。

20246月起,为提升服务企业的质量和效率,张家港警方推出“一体化受理服务平台”,融合“面对面”和“键对键”服务,率先打造“大平台、小前端”的互联网式服务,将用于保障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一项目一专班”服务举措拓展延伸至全市15000余家中小微企业。

在线上,平台将企业涉警需求归集合并后,分类归纳至“共性清单”和“个性清单”。在线下,推广实施“一警一企联络员制度”,以点对点联络、零距离保障,最大限度提升服务能效,推动“共性问题项目专班协同办、个性需求项目民警靠前办”,实现涉及政务服务、安全生产、法律保障等5个方面60余项举措全面落地见效。

“一园区一码通” 让产业工人更舒心

发展区域经济,产业工人是重要力量。张家港市现有集宿区278家,规上企业集宿区占比超50%。服务保障好产业工人,让他们“住得安全、过得安心”始终是公安机关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2024年以来,张家港市公安局积极探索数智公安建设,通过持续提升产业园集宿区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助力区域发展的吸引力稳步上升。截至11月底,全市新市民就业总人数已达近48万人。

“请先扫码,完成反诈答题和冬季消防安全知识学习。”在张家港市经开区(杨舍镇)“智联朗居”集宿区,新入职的员工首次搬入宿舍前,必须通过塘市派出所与朗信电气公司共同开发的集宿区安全认证。

在整个集宿区,只要扫描二维码参与安防、法律知识普及,就能获取免费WiFi服务、电动自行车充电免费时长等服务。在张家港四大产业园区的集宿区内,这种“警务便民”的二维码随处可见。

工友们不仅可以通过扫码实现自主登记申报、居住证办理等7项新市民业务,还能通过“人工服务”模块,直接联系就近的警务站、警务室,获取点对点服务和帮助。

警务无人机低空巡逻、智能安检设备过滤风险隐患,5G消防烟感器、智能道闸辊闸、推行员工“一卡通”智能门锁……漫步在“智联朗居”集宿区内,一系列安防举措目不暇接,让人感受到满满的科技感、安全感。

“一行业一协会” 令产业安全更放心

位于长江沿岸的张家港市德积街道被誉为“中国包芯纱名镇”,是全国性的棉纺织产业集群。在张家港德积派出所辖区内437家企业中,氨纶纱企业占到了251家,列管的41家危化品企业均为氨纶纱上下游产业。

氨纶纱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人员众多、产品工序复杂、产品性质特殊,易引发安全事故。本着安全发展的核心理念,德积警方从源头入手,会同应急、住建、消防等部门,吸收张家港市包芯纱行业协会技术人员组成“安心氨纶”服务队,至辖区企业实地勘探,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商讨并制定成本最小、措施最全、效益最大的安全生产有效方案,着力从源头防范化解企业安全风险隐患和管理漏洞。

就在一周前,社区民警姜华、协会秘书朱毅兴、律师孙耀峰在完成年度区域性安全生产排查工作后,梳理了包含“过氧化工艺装置自动控制”“危险岗位劳务派遣用工数量控制”“岗位安全责任险投保”等在内的23条专业建议,在“安心氨纶”联系群中统一发布,帮助企业精准识别潜在行业安全生产风险。据统计,2024年以来“安心氨纶”服务队共帮助企业排查、整改各类安全生产隐患431个,提供专业建议77条。

不只是“安心氨纶”,张建国警方还先后协调了冶金、化工、塑业等11个行业协会与属地派出所结对组成服务队。执法部门与行业协会携手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办公场所,通过现场实景教学、实操演示的方式,将安全生产理论“掰开来揉碎了”讲述给企业,扫清安全生产人员的知识盲区。线上则分门别类推出“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班”11期,基本实现了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全覆盖。

 

(供稿:苏州市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