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5-02-05 09:31
近日,南京市公安局警务保障部接到线上申请,某分局申请从市局公物仓调拨一批办公桌椅,警务保障部迅速核实受理,完成审批手续后第一时间装车送往基层单位。这一举措,不仅为基层公安机关解决了办公设备不足的问题,还让闲置资产找到了“新主人”,更是南京市公安局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和推动“勤俭办一切事业”落实落地的生动实践。
“金点子”发挥大作用
让“沉睡”资产“活”起来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明确要求,要在资产管理全周期、各环节全面贯彻“通过公物仓盘活利用资产、最大限度发挥资产使用价值”的理念。南京市公安局警务保障部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把“过紧日子”摆在突出位置,牵头研究市局公物仓建设工作,全警开动脑筋、建言献策,为切实建好公物仓提出“金点子”“好想法”,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公物仓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在此基础上,反复组织专题研究,不断完善建设方案,为后期建设和运行使用奠定了基础。
“这边一些资产闲置空置,那边有时又花费资金重复采购,长期以来,我们发现在一些单位公共资产管理中个别存在这种现象。所以我们全体民警就在思考,如何破除二者‘壁垒’、盘活闲置资源。后来我们集思广益,建起公物仓,此举对于提高资产利用率、助力常态化‘过紧日子’意义重大。”南京市公安局警务保障部主任朱志强说。
2024年8月以来,南京市公安局警务保障部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建立了公物仓资产管理模式,通过打造闲置资产循环利用平台,对全局各单位闲置资产进行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统一调配、共享共用,不仅有效节约了行政运行成本,还推动了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与理念的转变。
“公物仓的背后是一系列闲置资产循环利用的‘组合拳’,通过一揽子举措,能够切实盘活存量资产、降低资源耗费、杜绝铺张浪费,也提高了全局国有资产使用效能,节约型机关建设得到了大步伐推进。”南京市公安局警务保障部政委胡贤介绍。
打破“壁垒”统筹管理
“微改革”撬动“大循环”
为了让全局各单位快速调剂使用资产,实现闲置资产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调剂,南京市公安局警务保障部科学谋划,优化顶层设计。
资产“闭环”管理。创新资产管理理念,打破资产归属性质,在南京公安原有的智慧警保平台上加入了公物仓模块,市局建立实体公物仓,各部门、分局建立虚拟公物仓分仓,将闲置资产、可再利用资产纳入公物仓管理,打造全局一体公物仓模式,实现全局范围内一网通查、开放融合,统一调配、统一处置,提升资产需求匹配能力。
线上线下“双仓”共建。据介绍,公物仓运行采取“实体仓+虚拟仓”的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将闲置与处置后仍有使用价值的资产集中存储,通过线上平台对公物仓资产进行汇聚展示,办理相关业务,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覆盖体系,实现公物仓内资产线上可查、线下可调,仓内资产、调剂情况等公开可视,仓储状态“实时公布”。
资产巡查补漏归仓。“市局还同步出台了公物仓管理相关实施细则,明确各单位将闲置资产等纳入公物仓统一管理。打破单位‘小仓库’,推动国有资产共用共享,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巡查和不定期组织开展督查检查等方式,及时把‘沉睡’的资产颗粒归仓。”南京市公安局警务保障部副主任汤卫峰介绍。
“一站式”高效服务。“各单位闲置资产按照‘调剂需要、减少搬运成本、避免损伤、快速周转’等原则,灵活入仓。”朱志强说。根据资产管理制度要求,优化公物仓管理流程设计,提供“一站式”服务,统一安排经费预算,统一组织实施搬运,减少各单位调剂使用仓内资产的环节和手续,提升资产申请、调剂、使用便捷化水平。对相关个性需求提供精细化服务,提高各单位调剂使用公物仓资产的积极性和获得感。2024年8月18日运营以来,入仓资产共计1700余件,调拨给需求单位资产6批次500余件。
南京公安公物仓资产品类多样,大到办公家具、桌椅,小到电器、物品架等,按照“能调剂则不购买”原则,真正推动资产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调剂。
“大数据”赋能公物仓管理
保障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
“公物仓模式已实现良好运转,但我们仍在拓展内涵外延上探索提质升级,在保障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上下功夫、做文章。”朱志强说。
探索公物仓的现代化管理,大数据赋能是重要路径。据介绍,通过强化数据统计和资产信息的集中管理、实时监控、智能分析,将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相关业务数据纳入公物仓管理,确保实现全局资产全覆盖、全链条、精细化管理。对经批准组建的临时机构,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批量集中购置的储备资产灵活开展资产配置,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充分发挥公物仓的资源配置功能。
“下一步,我们还将强化与审计等部门之间的协调联动,加强对闲置资产的清查巡查,引导全局进一步打破物资流动壁垒,更加主动地将闲置、低效运转的资产纳入公物仓统一管理,深度优化资产供给端到需求端的服务体验。”朱志强说。
(供稿:南京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