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公安“三张网”护航乡村振兴新图景
  • 发布日期:2025-09-05 10:11

农田里,机器声此起彼伏,金黄的稻穗低垂沉甸;蟹塘中,波光下蕴藏生机,肥美的螃蟹膏腴丰润;集市上,吆喝声不绝于耳,丰收的农民谈笑风生,乡村里一片和谐景象。

和谐背后是平安支撑。近年来,盐城公安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勤用“铁脚板”、善用大数据,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时代农村警务模式,在守护乡村平安、畅通、和谐上持续发力,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建设智慧安防村居

629日凌晨,射阳县3户蒜农2261斤大蒜被盗,射阳县公安局千秋派出所民警采取“科技+人力”侦查模式,当天锁定犯罪嫌疑人宋某,次日上午成功将其抓获,挽回蒜农损失。

“农村地区地广人稀,过去出了案件主要靠走访,破案难度大、周期长。但这两年安防设备升级完善,让民警侦查办案有了智慧大脑和千里眼。”盐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派出所工作大队副大队长王运飞介绍,盐城市连续两年将“智慧安防村居”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一村一策”优化完善村居安防设施建设标准,推动农村智慧技防网络迭代升级。

有了智慧安防设备的支撑,农村地区案件发案率大幅下降,破案率显著提高,“住在农村比过去更放心、更安心”成为村民们的显著感受。

因情施策才能事半功倍。盐城公安还针对不同乡村特点,针对性提升安全防范软硬件水平:

——在河流纵横的水乡,科学布设桥梁防溺水智能预警处置系统,提醒群众远离水域,及时预警异常落水;

——在草木茂盛的林田,使用警用无人机定线巡航,及时发现火源苗头;

——在曲折幽深的古镇,设置一键报警系统,及时为迷路和有需要的游客提供帮助……

一项项智慧赋能设备编织乡村平安网,用可见可感的成效让盐城的村民们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打造乡村平安大道

农村地区一些道路交叉口形状不规则,车流冲突点多,“机非混行”事故多发易发。“长青线-盐青路”交叉路口就是一个典型。该路口原为“Y型”畸形交叉,一个路口5个交汇点,经常发生交通事故,改成十字路口并加装防护栏后,交通安全现状大为改观。

曾经的事故路口摇身变成了现在的平安路口,这是盐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盐城公安针对农村地区道路交叉口、中开口、侧接口“三口”部位开展针对性治理,通过修整道路、安装照明设备、AI语音提示、盲区预警等方式,以农村路口“小改造”促进安全水平“大提升”。

农村地区货车多、货车盲区多,这也是农村地区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盐城公安对症下药,对全市1.2万余辆货车加装盲区预警提示系统,实现驾驶人和盲区范围间的“双向预警”。

对此,盐城某企业车队总调度赵荣胜深有体会,自从安装了货车盲区预警系统,他的车队已经连续几个月没有发生过事故。

除此之外,盐城公安还大力推进农村交通安全阵地建设,常态化组织“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推动文明守法出行理念融入“村规民约”,有效提升村民交通安全意识,盐城农村道路交通亡人事故数、亡人数连续3年下降。

促进乡村和谐发展

531日,阜宁县新沟镇一对婆媳在阜宁县公安局新沟派出所所长席维波的调解下,终于握手言和。一个多月前,双方因家庭琐事激化矛盾而多次报警。席维波着眼矛盾的彻底化解,主动协调村组干部,动员当事人亲友,历经10余次调解,终于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村里的矛盾大多是熟人之间,如果不及时化解会愈演愈烈,甚至成为永远的隔阂。”盐城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派出所工作大队教导员索学华介绍,盐城公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田间调解”“院落恳谈”等接地气的调解方式,对土地流转、买卖矛盾等纠纷“早排查、早介入、早化解”,着力强化纠纷一次性解决,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平安为了群众,同时也依靠群众。

发挥盐城娘舅地位高、说话有分量的特点,成立“阜警好娘舅”矛盾纠纷调处专业队,打造基层治理“金字招牌”;

在“全国最美基层民警”孙益海的精神感召下成立“益海联盟”志愿服务团队,服务郭猛乡里乡亲;

针对盐城沿海地理特点,整合船夫、渔民等成立“海上卫士”联盟,当好“渔民管家”……

盐城公安积极探索对矛盾纠纷的全周期治理,从源头预防到快办快结再到事后回访,全面提升调解效果,有效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分享到